10 分钟教会你如何看懂 MySQL 执行计划

from :程序员老马头 https://blog.csdn.net/weixin_74412978/article/details/144772135

通常查询慢查询SQL语句时会使用EXPLAIN命令来查看SQL语句的执行计划,通过返回的信息,可以了解到Mysql优化器是如何执行SQL语句,通过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提供优化的思路。

1、Explain 作用

explain 命令主要用于查看 SQL 语句的执行计划,该命令可以模拟优化器执行 SQL 查询语句,可以帮助我们编写和优化 SQL。那么 explain 具体可以提供哪些信息,帮助我们如何去优化 SQl 的呢?

1.1、表的读取顺序

1.2、数据读取操作的操作类型

1.3、哪些索引可以使用

1.4、哪些索引被实际使用

1.5、表之间的引用

1.6、每张表有多少行被优化器查询

2、Explain 如何使用

使用方式: explain + 待执行的sql

explain 会返回一个待执行 SQL 的执行计划列表,列表包含了 12 个字段,字段共同描述了 SQL 在执行计划中将会采取何种方式执行。以下列表详细描述了执行计划表的字段含义:

3. 关键字段分析

(1)id

执行 select 语句查询的序列号,包含一组数字,表示查询中执行 select 子句或操作表的顺序,它有三种情况:

(2)select_type

就是数据读取操作的操作类型,他一共有以下几种:

(3)table

显示的查询表名,如果查询使用了别名,那么这里显示的是别名,如果不涉及对数据表的操作,那么这显示为 null,也可以是以下之一:

(4)partitions

查询将匹配记录的分区。该值NULL用于非分区表。

(5)type

依次从好到差:

system>const>eq_ref>ref>ref_or_null>range>index>ALL

除了all之外,其他的type都可以使用到索引,除了index_merge之外,其他的type只可以用到一个索引。

我们自己创建一系列表来实验下:

SET NAMES utf8mb4;
SET FOREIGN_KEY_CHECKS = 0;
 
--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-- Table structure for goods
--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DROP TABLE IF EXISTS `goods`;
CREATE TABLE `goods`  (
  `id` int(11) NOT NULL,
  `sn` varchar(255) CHARACTER SET utf8mb4 COLLATE utf8mb4_0900_ai_ci NULL DEFAULT NULL,
  `name` varchar(255) CHARACTER SET utf8mb4 COLLATE utf8mb4_0900_ai_ci NULL DEFAULT NULL,
  PRIMARY KEY (`id`) USING BTREE
) ENGINE = InnoDB CHARACTER SET = utf8mb4 COLLATE = utf8mb4_0900_ai_ci ROW_FORMAT = Dynamic;
 
--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-- Records of goods
--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INSERT INTO `goods` VALUES (1, 'sn123456', '衣服');
 
--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-- Table structure for sku
--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DROP TABLE IF EXISTS `sku`;
CREATE TABLE `sku`  (
  `id` int(11) NOT NULL,
  `goods_id` int(11) NOT NULL,
  `status` int(11) NOT NULL,
  `deleted` int(11) NOT NULL,
  `barcode` varchar(255) CHARACTER SET utf8mb4 COLLATE utf8mb4_0900_ai_ci NULL DEFAULT NULL,
  `name` varchar(255) CHARACTER SET utf8mb4 COLLATE utf8mb4_0900_ai_ci NULL DEFAULT NULL,
  PRIMARY KEY (`id`) USING BTREE,
  UNIQUE INDEX `index_2`(`name`) USING BTREE,
  INDEX `index_1`(`goods_id`, `status`, `deleted`, `barcode`) USING BTREE
) ENGINE = InnoDB CHARACTER SET = utf8mb4 COLLATE = utf8mb4_0900_ai_ci ROW_FORMAT = Dynamic;
 
--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-- Records of sku
--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INSERT INTO `sku` VALUES (1, 1, 1, 0, 'kt123456', '黑色');
 
SET FOREIGN_KEY_CHECKS = 1;

system

表只有一行记录(等于系统表),这是 const 类型的特例,平时不会出现,这个也可忽略不计;

const

表示通过索引一次就找到了,const 用于比较 primary key 或者 unique 索引。因为只匹配一行记录,所以很快。如果将主键置于 where 列表中,mysql 就能将该查询转换成一个常量;

EXPLAIN SELECT * FROM sku WHERE id=1;

eq_ref

唯一性索引扫描,对于每一个索引键,表中只有一条记录与之匹配,常用于主键或唯一索引扫描;此类型通常出现在多表的 join 等值查询,表示对于前表的每一个结果,都只能匹配到后表的一行结果,查询效率较高。

EXPLAIN SELECT * FROM sku,goods WHERE sku.goods_id=goods.id;

ref

非唯一性索引扫描,返回匹配某个单独值得所有行,本质上也是一种索引访问,它返回所有匹配某个单独值的行,然而,它可能会找到多个符合条件的行,所以它应该属于查找和扫描的混合体;

EXPLAIN SELECT * FROM sku WHERE goods_id=1;

ref_or_null

二级索引等值比较同时限定 is null 。

EXPLAIN SELECT * FROM sku WHERE name=’123456′ or name IS NULL;

range

只检索给定范围的行,使用一个索引来选择行,key列显示使用哪个索引,一般就是在你的 where 语句中出现了 between、<、>、in 等的查询;这种范围索引扫描比全表扫描要好,因为它只需要开始于索引的某一个点,结束于另一个点,不用扫描全部索引;

EXPLAIN SELECT * FROM sku WHERE id BETWEEN 1 and 10;

index

index 和 all 区别为 index 类型只遍历索引树,这通常比 all 快,因为索引文件通常比数据文件小;也就是说虽然 all 和 index 都是读写表,但 index 是从索引中读取的,而 all 是从硬盘中读的;

EXPLAIN SELECT barcode FROM sku WHERE deleted=0;
all

也就是全表扫描;

EXPLAIN SELECT * FROM sku WHERE deleted=0;

(6)possible_keys

查询可能使用到的索引都会在这里列出来。

(7)key

查询真正使用到的索引,select_type为index_merge时,这里可能出现两个以上的索引,其他的select_type这里只会出现一个。

(8)key_len

key_len 表示该列计算查询中使用的索引的长度。例如:SELECT * FROM table where age = 1 and name like ‘xx’,假设 age 是 int 类型且不可为 null;name 是 varchar(20) 类型且可以为 null,编码为 utf8。若以这两个字段为索引查询,那么 key_len 的值为 4 + 3 * 20 + 2 + 1 = 67。具体计算规则如下表所示:

(9)ref

如果是使用的常数等值查询,这里会显示const,如果是连接查询,被驱动表的执行计划这里会显示驱动表的关联字段,如果是条件使用了表达式或者函数,或者条件列发生了内部隐式转换,这里可能显示为func。

(10)rows

这里是执行计划中估算的扫描行数,不是精确值。

(11)filtered

使用explain extended时会出现这个列,5.7之后的版本默认就有这个字段,不需要使用explain extended了。这个字段表示存储引擎返回的数据在server层过滤后,剩下多少满足查询的记录数量的比例,注意是百分比,不是具体记录数。

(12)Extra

这个列可以显示的信息非常多,有几十种,常用的有:

1、distinct:在select部分使用了distinct关键字

2、no tables used:不带from字句的查询或者From dual查询。使用not in()形式子查询或not exists()运算符的连接查询,这种叫做反连接。即,一般连接查询是先查询内表,再查询外表,反连接就是先查询外表,再查询内表。

3、using filesort:说明mysql会对数据使用一个外部的索引排序,而不是按照表内的索引顺序进行读取。mysql中无法利用索引完成的排序操作称为“文件排序”。排序时无法使用到索引时,就会出现这个。常见于order by语句中,需要尽快优化

4、using index:查询时不需要回表查询,直接通过索引就可以获取查询的数据。

5、using join buffer(block nested loop),using join buffer(batched key accss) :5.6.x之后的版本优化关联查询的BNL,BKA特性。主要是减少内表的循环数量以及比较顺序地扫描查询。

6、using sort_union,using_union,using intersect,using sort_intersection:

using intersect:表示使用and的各个索引的条件时,该信息表示是从处理结果获取交集

using union:表示使用or连接各个使用索引的条件时,该信息表示从处理结果获取并集

using sort_union和using sort_intersection:与前面两个对应的类似,只是他们是出现在用and和or查询信息量大时,先查询主键,然后进行排序合并后,才能读取记录并返回。

using temporary:表示使用了临时表存储中间结果。临时表可以是内存临时表和磁盘临时表,执行计划中看不出来,需要查看status变量,used_tmp_table,used_tmp_disk_table才能看出来。常见于order by和分组查询group by。group by一定要遵循所建索引的顺序与个数。需要尽快优化

using where:表示存储引擎返回的记录并不是所有的都满足查询条件,需要在server层进行过滤。查询条件中分为限制条件和检查条件,5.6之前,存储引擎只能根据限制条件扫描数据并返回,然后server层根据检查条件进行过滤再返回真正符合查询的数据。5.6.x之后支持ICP特性(index condition pushdown,索引下推),可以把检查条件也下推到存储引擎层,不符合检查条件和限制条件的数据,直接不读取,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存储引擎扫描的记录数量。extra列显示using index condition

firstmatch(tb_name) :5.6.x开始引入的优化子查询的新特性之一,常见于where字句含有in()类型的子查询。如果内表的数据量比较大,就可能出现这个

loosescan(m..n) :5.6.x之后引入的优化子查询的新特性之一,在in()类型的子查询中,子查询返回的可能有重复记录时,就可能出现这个。

4. Explain 主要关注点

总的来说,我们只需要关注结果中的几列:

再来看下Extra列中需要注意出现的几种情况: